第(2/3)页 「死的这么轻松…」 「你兄长袁本初死的可比你惨多了!」 听到这些,袁术似乎想通了什么,他努力的用仅存的力气撑起身子,他靠在桌案边上,虚弱的望向眼前的道人。 「你是玉林观的人?还是…还是陛下的人?」 袁术已经意识到,今日他必死无疑。 可哪怕是死,他也想知道,最少知道…要杀他的人是谁? 只不过,这女道人的回答让他绝望。 「陛下的如何?玉林观的又如何?陛下的就是太子的,有差别么?」 说着话… 这女道人徐徐起身,门外几名鬼卒看她出门连忙行礼。 「拜见圣女。」 「等他死透了,再报官!」 这女道人正是张玉兰。 吩咐完这些,她徐徐走出酒肆,抬起头望向天。 她有一种感觉,不知何时起,天…变了! … … 颍川,日上三竿,城内董卓加重不断传来嘈杂的砸门声和斥骂声。 隔着一道门,董卓的弟弟董旻就感觉到来者不善,颤声问道:「你们是什么人?」 「朝廷办案,这里可是董卓董仲颖的府邸?」 「是!」 不等董旻回答,「哐」的一声大门已经被一脚踹开。 为首的官兵大喊道:「奉朝廷之命,拘捕董卓,其余家人就地看守!」 这话说得不容置喙,董旻慌了神儿…他想要回去请示兄长,但刀已经架在了脖子上。 「我哥出了什么事儿?」 董旻挣扎着,被一脚踢翻,爬起来扯住一个军士惊慌的询问。 「呵呵…」 就在这时,一道清脆的笑声从门外传来。 官兵们默契的让开了道,原来是洛阳令、司隶校尉司马防,他的身旁还跟着京兆尹王允。 司马防徐徐走到董旻的面前,他蹲下身子,目光炯炯凝视着董旻:「袁家与何进的案子,你们董家脱得了干系么?」 此时的董卓,听到动静已经走了出来,他望向院中的司马防与王允,登时明白了什么。 「唉…」 他先是如释重负的吁出口气,旋即闭上眼睛。 「我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天!」 ——「绑了,押走!」 此刻的京兆尹王允铁面无私! … … 武都,阴平两郡位于秦岭西翼南麓,汉中西北,这里是中原通往巴蜀的必经之路。 天师道的教主张鲁此刻正在此间传道。 倒是一封七百里加急的诏书送抵此处。 ——「天师道天师张鲁接旨!」 宣旨的是一个小黄门,这种宣读圣旨的差事,往往小黄门都会趾高气昂。 可这一次,也不知道为何,面对张鲁时,小黄门极是客气,甚至都没有让张鲁跪地听旨。 「陛下有旨,敕封天师道第三代天师张鲁为益州刺史,治理益州,尝试推行政教合一之法,从即日起天师道为大汉国教,钦此!」 这… 一封诏书,使得张鲁无比惊诧,他目瞪口呆的望着这诏书,目光炯炯。 他…是益州刺史了? 益州要…要推行政教合一了? 尽管知道父亲的养子,天师道的治头大祭酒柳羽变成了太子刘羽,张鲁也想到的,会不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。 可…这「升天」也「升」的太突然了吧! 一时间,张鲁竟是木讷了…呆住了。 「张天师…」小黄门提醒张鲁道:「快接旨啊…」 张鲁这才回过神儿来,连忙接旨,「谢,谢陛下…」 作为一教之主,从惊骇中走出的张鲁是精通于人情世故的,他连忙招手,身旁的祭酒递来一袋钱币。 「天使远途劳顿,这些…」 说着话,张鲁就把这钱币递给小黄门。 原本而言,这种事儿,小黄门讨要个「赏钱」无可厚非,哪怕不给,他还得主动张口,只是这一次。 「哎呀…」小黄门连忙推迟,「张天师,不…该称呼为张刺史了,哎呀,咱家不是这样的人。」 这个… 张鲁有点搞不懂了,宦官不贪?这是啥情况? 难道…他张鲁没搞懂意思?不能明着送? 正琢磨着晚上的时候再送一次… 小黄门却将张鲁拉至一旁,「张刺史啊,以后天师道就是咱大汉国教了,张天师又与太子殿下是这么近的关系,以后千万…千万多多关照小的呀!」 小黄门一脸堆笑… 呃… 倒是张鲁,一下子,他就懂了,彻彻底底的懂了! 他这算是「平步青云」了么? … … 洛阳之外,洛河之上,雍丘之地。 无数学子围拢在这边,蔡邕正在宣读一封朝廷的诏书。 ——「朕闻成周之制,取才于贡士,故贤者在职而其民有士君子之行,是以风淳俗美,国易为治,而教化彰显也。」 ——「汉之取士本以「察举」为主……今太子定漠北,荡胡虏,外患已除,汉室当兴,为此,朝改革取士之法,欲广纳贤人君子而用之。自今年八月为始,特设科举,以起怀才抱道之士,务在经明行修,博通古今,文质得中,名实相称。其中选者,朕将亲策于庭,观其学识,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。果有才学出众者,待以显擢!」 蔡邕的宣读,一时激起千层浪。 一名文人大喊道:「以后,不用推举也能做官了么?」 旁边有人接话:「蔡博士这不是说的很明白嘛,朝廷要开科举,以后做官得考试,再不用去央求名士推举了。」 一个痞子混混道:「那…是不是俺也能考试?」 众人哄笑:「你读过书么?这么多人考试…那考定比推举还难!」 痞子混混笑着道:「至少,俺觉得公平啊!」 蔡邕看着一干学子的反应,不住的捋须,一旁的桥玄徐徐走到他的身旁。 「鸿都门学之后,未来这太学的风向,怕是也要变了,蔡子觉得,此是福是祸?」 听过桥玄的话,蔡邕微微眯起了眼瞳。 他沉吟了片刻,「我听闻此科举是太子曾向陛下提及过的,那时候陛下觉得太过刚猛,于是就滞后了!倒是不曾想 ,近来陛下…又…」 「我可没问你这些。」桥玄捋着胡须,「我只问,依蔡子觉得,此是福是祸?」 这次,蔡邕再无顾虑,张口道:「于世家大族,自然是祸,可于万万千千的学子却是大福!」 「是啊!」桥玄也感慨道:「大汉既革除了汝南袁氏、弘农杨氏这样的庞然大物,陛下与太子又岂能让这「世家门阀」死灰复燃呢?」 闻言,蔡邕颔首。 他与桥玄彼此互视,眼芒对视了十息… 旋即。 「哈哈哈哈…」两人大笑了起来。 … … 一辆敞篷马车傲然驶过,车上坐着老而弥坚、精气神十足的大司农曹嵩。 自打儿子做了征西将军,做了费亭侯,他这做老子的腰板儿也硬了起来。 前半辈子,过的太委屈,现在…苦尽甘来了。 到了一处酒肆,马夫将马车停好,曹嵩从上面走了下来。 酒肆的门前,已经有不少人守候在这儿,一看都是熟人,有南阳云台将的后裔,如今正一商盟的副盟主邓老,也有徐州的商贾,加入正一商盟不久的鲁家、张家、糜家、诸葛家的族长。 看到曹嵩…众人堆笑。 「曹大司农还是如此精神饱满哪!」 曹嵩摆了摆手,一行人便鱼贯进入了酒肆内。 此间大堂早已被清空,今日曹嵩代表着朝廷与正一商盟有要事相商。 「陛下与太子殿下欲推行的大汉钱庄的方案,你们都看过了么?」 曹嵩环视众人… 糜竺当先起身,「大司农的意思是建立一个大汉朝廷的钱庄,从此之后,百姓们将钱存于其中,只需要带着银票就可以购置各种物件,也可以在大汉各州郡内各个钱庄随意提取钱财?」 「不错!」 曹嵩颔首… 张昭徐徐起身似乎也有疑惑… 毕竟这事儿可不小,需要朝廷与正一商盟全力以赴的财力支持。 哪曾想,就在这时。 「砰」的一声,邓某拍案而起。「这还商量个什么?咱们正一商盟就是太子殿下的,这天下早晚不也是太子殿下的,太子殿下说东,咱们就打东,太子殿下要建钱庄,咱们就建钱庄。」 讲到这儿,邓某环视诸人,「诸位,这些年…太子殿下横扫漠北,塞外各种金矿、铁矿的生意,诸位可没少赚吧?总不能太子殿下需要你们时,一个个都打退堂鼓吧?」 「砰…」 说到这儿,邓某又是一拍桌子,「今日,老夫把话撂到这儿,诸位都是各郡县的大商贾,是正一商盟的成员,若是此番支持太子的,咱们就还还是朋友,不支持的话,呵呵,后果自负!」 这一番话传出,满座寂然。 曹嵩也懵了,他没想到,这邓某…好「忠」啊! 有这么一号人,倒是省得他曹嵩费口舌了。 好一个…恩威并施。 看起来,朝廷与正一商盟主导的这大汉钱庄,不久就要正式开启咯! 大汉在,钱庄在! 大汉亡,钱庄亡! 这又岂不是另一种对大汉长治久安的庇佑呢? 还得是太子殿下呀! … … 一晃,又两年,太子刘羽终于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漠北征伐,凯旋而归。 洛阳城门口,大臣、将士们奏乐迎接,百姓围观如堵。 大军进入城内,刘羽高坐马上,忽然曹节喊住了他。 「太子殿下借 一步说话。」 刘羽吩咐将士们稍等,身旁侍卫迅速的向外扩张,落下一个他与曹节谈话的空间。 曹节快步走到刘羽的身旁。 「我父皇呢?」不等曹节开口,刘羽抢先问道。 按理说,这等凯旋,断然不该少了父皇刘宏的亲迎。 看不到刘宏,刘羽心头本就满是疑窦。 「陛下三日前突然失踪了!」 「失踪?」刘羽一怔。 他的眸光凝起,视线犹如焊铸过一般凝在曹节的面上,好半天才问道:「堂堂大汉天子?怎么可能说失踪就失踪!」 「陛下留下这个…」曹节从怀中小心翼翼的取出一封信笺递给了刘羽。 刘羽展开… 没有太多的文字,只有一句。 ——千秋万岁殿后殿! 当即,刘羽吩咐曹操继续领兵进城,接受百姓们的欢呼,他则领着刘备、关羽、张飞三人,迅速的驾马往皇宫方向行去。 … … 皇宫,千秋万岁殿。 因为今日大军凯旋,宫内的许多宫人也去庆贺,本该戒备森严的千秋万岁殿,今日倒是冷清、萧索的很。 第(2/3)页